这个时代是个极好的时代,知识似乎变得唾手可得了,但这个时代又是个极为不容易的时代,单纯依靠售卖知识付费课程就能轻松盈利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。在知识付费行业经历野蛮生长后,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大洗牌——那些仅凭运气或浅层内容就想收割用户的课程,正在被无情淘汰。
但会思考的老师永远可以走在行业前端,当一批批聚焦情绪价值的课程异军突起时,一个关键趋势则被发现:在知识同质化严重的今天,真正决定课程竞争力的不再只是知识的“硬价值”,还有其创造的“情绪价值”。
而那些仍能保持竞争力的“气运之子”,往往都深谙一个真理:用户购买的从来不只是知识,更是一种情绪体验——可能是焦虑的缓解、迷茫的指引,或是成长的陪伴。当老师的课程能精准击中用户的情绪痛点,知识本身反而成了附加价值。
一、如何借情绪价值实现课程高效转化
首先要学会精准定位、直击痛点。得想明白你的课程面向的是哪些人群,他们内心最渴望、最焦虑的是啥。
比如,对于职场新人来说,可能是害怕在职场中被淘汰、渴望快速晋升;对宝妈宝爸来说,可能是希望孩子更健康、更聪明。当你准确地抓住这些痛点,课程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。
像一些演讲课程,课程文案直接戳穿“你说话紧张、思路混乱,别人都看不起你”,瞬间就能吸引那些想提升表达能力却苦于现状的人。这是一种直击心灵的开口,让受众觉得“这就是在说我呀”。
其次可以在课程中打造故事场景,引发用户共鸣。
人人都爱听故事,因为故事能绕过理性思考,直达情感深处。在课程中融入真实、生动的案例,能让用户产生强烈的代入感,觉得“这不就是我的经历吗?”
比如,一门时间管理课程,与其干巴巴地讲方法论,不如先讲一个职场妈妈的故事:她每天被工作、家务、育儿压得喘不过气,直到学会高效规划,才重获生活掌控感。这样的场景化表达,能让用户瞬间共情,产生“我也需要改变”的迫切感。好的故事不是编造的,而是从真实用户痛点中提炼的。
紧接着还要知道如何营造氛围,增强用户参与感。
利用好短视频平台是“必修课”,在平台上发一些课程用户的学习日常、进步成果的短视频或图文,营造一种大家都在积极学习、改变的热闹氛围。新用户看到后,会担心自己“错过”,有一种赶紧购买学习的心理,这不就是转化率提升的节奏嘛!
最后,建议尝试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,成为用户的“知心人”。不要只把自己当成知识的传授者,而是要试着成为用户的“精神支柱”。在课程答疑、互动交流时,多给用户鼓励、支持,回复时走心一点,让他们觉得你不仅是在教知识,更是在关心他们。让用户被这种温暖包围,信任感满满,后续复购、推荐你的课程也会更积极。
二、情绪价值对用户留存率的影响
在知识付费领域,课程内容的专业度固然重要,但真正决定用户是否长期留存的,往往是课程能否提供持续的情绪价值。当用户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,还能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与认同,他们的粘性就会显著提升。
具体来说,情绪价值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维度影响用户留存:
满足情感需求,留住“心”
除了学知识,用户还渴望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情感上的滋养。
当课程能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、被激励,负面情绪得到疏解,比如学绘画的学员在群里分享自己的艰辛创作历程,大家纷纷点赞、好评,这满满的正向反馈,会让他们打心底里觉得值得。这样即使遇到难学的知识点,也不容易放弃,留存率自然就上去了。
增强社区归属感,稳住“根”
把学员凝聚成一个有爱的社区,营造一种“大家庭”的氛围。
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的交流活动,像读书分享会、线上头脑风暴等,让学员在互动中建立深厚的情谊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不仅是为了学知识才留在这里,更是舍不得这个温暖的小圈子,进而长期坚守在课程里。
持续正向刺激,留住“脚步”
关注学员的学习状态,及时给予表扬、肯定。
如果学员按照学习计划完成任务,送上小勋章、专属荣誉证书;要是学得特别出色,来点惊喜,比如一对一的深度指导机会、额外的优质学习资源,这种持续的正向反馈,会激发学员的成就感,让他们不舍得离开,持续在课程中深耕。
各位老师,知识付费赛道上,情绪价值绝对是不可忽视的 “加速器”。用心去挖掘,让课程既有知识的 “硬核”,又有情感的 “温度”,转化率和留存率双提升,打造爆款课程指日可待!